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心狐狸地带

今朝开心,听朝更开心,后朝超开心!

 
 
 

日志

 
 
关于我

广州人一个啰,除了靓仔DD,型少少,仲有读书OK啰!优点是很多的,但缺点也有一个,就系优点多都数唔晒啰!

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障碍  

2008-09-08 21:09:17|  分类: 心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如何有效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障碍

文昌小学  梁一恒

【摘 要】改善语文学习心理障碍,主要是指在语文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它是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完成语文教学之目的。

【关键词】心理提升  心理暗示

一、改善的因由。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的发育上升期,由于对社会知识的片面性,心理承受能力差,使得他们对生活、学习中所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善处理,因而心理和行为就更容易失常。在语文课堂上其表现行为为情绪抑郁,精神不振,不愿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等,甚至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以自然的方式来提升和刺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合适的行为模式,着重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干预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目的是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课堂上的心理提升模式。

二、课堂教学心理提升的要求。

1、预知要求。

对小学生可能有出现的语文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预防并不是简单地阻止问题的发生,对那些已有问题尚在轻微或早期阶段的,及早治疗,以解除问题恶化的危机,预防重于治疗。

2、实践要求。

以理论为指导,应用性研究为主,强调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把理论与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研究,不断探索,对小学生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干预,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3、活动要求。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学生的实际问题来进行内容的选择,把心理干预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活动之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参与语文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健康地成长。

4、发展要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干预应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语文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帮助,以便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开发潜能的目的。

5、诱导要求。

在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基础上,力求抓住“火候”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变单纯“我讲你听”的方法为对话及其它生动活泼的形式,注意环境和方式,善于把握不同类型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在一种最佳心态环境中受到教育。

三、课堂心理暗示的基本技巧。

1、课前提示,积极预防。

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潜藏着某些问题,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处于边缘状态,在一定的诱因激活下就有可能使这些潜在的问题爆发。课前,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了解这些学生的潜在的学习语文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宣泄疗法,游戏疗法等进行辅导,最终来缓解他们潜在的心理问题,避免或减少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他们走出暂时性的心理困境,使他们恢复以前正常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2、课中引导,帮助矫正。

针对学生语文课堂上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在仔细观察与详细了解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相应的心理干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教育和实践,帮助特定群体和个人走出心理“阴影”,养成正确的行为及学习习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了五种心理干预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语文行为模式。

1)爱心点拨。

在上课时,教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长个心眼,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学生李某因家庭父母闹离婚情绪很低落,上课时注意力很不集中,爱发呆,做小动作。于是,我们上课的老师对他特别照顾,发现他上课不专心时,靠近他,用手轻轻拍他一下,或用眼神提示等,提高他的注意力,减少他开小差的机会。

2)轻松渐进。

在课堂上或作业的布置上对这些学生不加重负担,采取从易到难的递进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语文兴趣,慢慢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再让他们用渐进的方式提高。

3)信心提升。

不少有学习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差,甚至跟不上全班的学习。为了提高这些同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语文自信心,我们让老师有意把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或题目留给他们,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所作为。

4)表扬闪光。

尽量去观察和发现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抓住机会当场表扬,让他们在得到肯定或激动的喜悦中向往更大的进步,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冷静应对。

学生的心理较复杂,有时语文课堂时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不影响上课,有时教师可采用与有问题的学生对视后,当堂不作处理,通过神态让他自觉制止自己的不良行为。

3、课后排查,及时治疗。

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和敏锐的洞察力鉴定出学生的问题所在,认真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或心理治疗技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缓解或矫正,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如针对一年级新生、转入我校的学生以及一个假期后心理还不能调整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我们利用学校的热线电话,知心姐姐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学生的焦虑,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大等心理问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育手段和态度上,不要急躁、简单、粗暴或流于形式的检查说教,能在温和的气氛中,耐心细致地辅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情况和对待困难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技能,让他们体味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学习于他们来说将不再成为“负担”,更多的是获得知识,开启心智的欣慰与惊喜!

参考书目:

1、《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运用》  李正云 岑国桢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081日出版

2、《学生心理辅导案例精选》 吴增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月出版

3《邹石溪语文教育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评论这张
 
阅读(1266)|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