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开心狐狸地带

今朝开心,听朝更开心,后朝超开心!

 
 
 

日志

 
 
关于我

广州人一个啰,除了靓仔DD,型少少,仲有读书OK啰!优点是很多的,但缺点也有一个,就系优点多都数唔晒啰!

“特殊”二字的“消亡”  

2009-04-27 22:43:38|  分类: 论文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特殊”二字的“消亡”

                                                                文昌小学      梁一恒

【摘要】由于随班就读生与正常儿童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就他们的校园生活,研究如何使他们在校园中得到健康的成长,提出把特殊消亡观点。

    【关键词】随班就读  和谐环境  个别教育  家校合力  特殊  消亡

“随班就读”为残疾儿童创造最小的限制环境,促进了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的交往融合、共同发展,有利于残疾儿童的成长。但小朋友锐利的眼睛总是很快就能找到残疾生与他们的差异,并以此考量着残疾生们的一切,为他们冠上了“特殊”的帽子。要让残疾儿童回归校园生活就要让他的特殊“消亡”,令他们在校园中感受到他们自己的价值。

    一、创设和谐环境,消除心理障碍。

随班就读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自卑、胆怯,甚至执拗、偏激。在教学工作中应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突破口,帮助残疾儿童走出生命的沼泽,以健康的心态走上正常的人生发展轨道,达到塑造健全的人格的教育本质,实现帮助生命正常生长教育的真正目的。而要践行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就是为这些学生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1、生活整体交融。

    老师要教育同学努力成为随班就读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游戏、活动、学习、劳动……呵护随班就读学生脆弱的心灵。老师在班级中要树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班风,鼓励同学间的互动,既要促进普通学生对随班就读生的关爱,也要鼓励随班就读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形成,主动融入班级事务,令其产生“我也是普通一员”的观念。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主动帮我班残疾生小艺拿拿书包、扶小艺上厕所,为小艺在前面开路;残疾生小艺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班级事务,收收作业本,捡捡纸片,向同学提提醒。

    2、学习合作无间。

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体现在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的,它可以是通过合作解决了某个问题,可以是通过合作完成了某件作品,也可以是通过合作得出了某种结论,但更多的可能是通过合作仍然没有获得期待中的成功。其实,合作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随班就读学生也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合作是一种平等对话,在这个过程中,随班就读学生不是接受组员的帮助,而是与组员共同完成某个任务,而不是纯粹的接受,随班就读学生应该与组员共同分享成功、共同承担风险……在学习中,小伙伴与随班就读生的年龄相当,心理发展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比起教师,家长而言更容易相互沟通,相互接纳,通过这种精诚团结的合作关系,可以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尖子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班就读生也可以为其他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听写,让其在学习中与同学充分互动,令其集体观念强化,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由于身体残疾,小艺常常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因此他特别孤僻,下课总是躲在一角看别人玩。我就悄悄地跟其他的同学商量,鼓励同学与他交朋友,跟他一块儿玩。我特别指定了几位与小艺相邻的同学做小老师一起辅导、帮助小艺,督促他记录作业,和他一起做作业,跟他一起玩耍。每次上课、作业,小艺稍有进步,我就在全班学生面前大声地表扬他,他就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笑脸。

随着同学对小艺的帮助日浓,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在小组中,我指定组长小澄要组内的每一个人发言时,让小艺在最后一个发言,让他可以听听同学的发言,既启发他的思维,又调动了他的学习参与度,还可以让同学们也看到了他的学习情况,自觉地变成班级中普通的一员。

3、引入多元评价。

    让评价成为激发随班就读学生内驱的一种催化剂。对随班就读生要适时、适度还要适当。对于随时可能出现的闪光点,我随时予以积极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善于创造机会,让其表现,又毫不着迹地令其在同学中展现优势。既要进行全面评价,从他的学业、实践、兴趣、特长、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还要把他纳入全班同学进行全体评价,有同学们对他的评价,也有他对同学的评价,相辅相成。他的缺陷可能正是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陷可能正是他的亮点,让其更好地融入集体。同学们能从随班就读生身体上的差异,看到老师的关爱,进而萌发更多的热情,努力地与随班就读生一起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使“特殊”二字从他们心目中消减。

    小艺的基础较差,话讲得结结巴巴,由于口吃不清楚使他平时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显得非常自卑孤独,郁郁寡欢。看到此情,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给予了他多方面的帮助;稍有一点进步,哪怕是课堂上一次回答,也及时激励。一次很简单的语文考试,他终于勉强及格。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也许在其他同学看来,这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他来说却感动得泪流满面。此后,他进步了,参加班级活动也活跃了。可见,适时的激励是多么重要啊!

    二、实施个别教育,转变“特殊”。

    随班就读学生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障碍,相对普通学生而言接受能力差,知识迁移弱,往往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只有对他们加强个别化的指导,才能使他们融入学校集体成为可能。

    1、个别辅导。

    老师对随班就读学生学习中实际存在的差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有些学生由于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的积累,造成了较长时期的学业失败,这就使他们缺乏自信心,更丧失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和兴趣。教师采取必要的"补救"教学措施,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诊断,重在查漏补缺,尤其在知识之间相互联系上帮助他们打通关节,串通思路,从而使他们缩短与集体的距离。随班就读生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越小,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同学对他们的认可度也就越高。

   2、进行“升级教育”。

    对特殊学生,要采取有利于智残学生发展的新举措,即采取不同的课业要求,以提高学生的信心。

  改革作业的布置对随班就读学生的顺利成长也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制定了基本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的作业要求。平时的作业与考试,针对随班就读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逐步缩短其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通过努力随班就读生渐渐可以与同学们完成同样的作业与试卷,并使质量也有较大提高,提高了学习热情。随着学习质量的提高,作业的要求标准也在水涨船高,学习中与同学的差异性不断的缩小,也令其便于融入集体,与大家学习目标趋向大同。

    以我班小艺为例: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凡是他愿意并且能够回答的简单问题,总是优先让他回答,如读课题,读生字词,读重点句子,一两句话能回答的问题等,给他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爱,培养他天真活泼的性格,也让他在同学中挺起了腰杆,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

    三、家校合力,共谱未来。

随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家长强有力的支持。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耐心细致地作好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止是社会、学校的责任,同样也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小艺的家长在小艺刚进学校时,总是很强调孩子的特殊,老是要求老师同学对他照顾,导致孩子把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位置,不愿意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信赖心理浓厚。通过老师把孩子在校的点滴进步,以作业登记薄、电话等形式把他在班里的变化反馈给家长,家长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也感到欣慰,纷纷表示配合学校共同帮助管理孩子。

孩子的特殊性在减弱,他认识到自己是班中的一员,也要为班级服务。他看到了班级欠一个纸巾筒,主动要求妈妈送一个给班级,要为班级卫生作贡献。他的妈妈也积极配合学校,让他独自完成作业,在家中也鼓励他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学会自立,

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有事也愿意和家长沟通,对随读生的管理和教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建立起了共同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的信心。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转化随班就读学生也绝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常抓不懈,永不放弃,多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一步一步地实现小的成功,最终就会实现大的成功,从而让“特殊”二字从他们身上消亡。

 

参考书目:

1、何素华等编译  《学习障碍与资源教学》 1993  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

2、朴永馨         《特殊教育学》         2000  福建教育出版社

3、肖非、王雁     《智力落后教育通论》   2000  华夏出版社

  评论这张
 
阅读(29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