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听到了一堂如梦境般的课,如沐春风中反思了一下这堂酣畅淋漓的课,实在流畅极了,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老师的点评婉转柔美,实在是让人眼前N亮。下课与学生交谈,学生无比自豪地说,我们上得多棒,我的回答精彩吧,老师要我这样说的;我举手啦,放心,老师是不会让我回答的;那几个同学说的问题都是老师交给的;这节课上过好多次啦,闭着眼我也能背出来……
课堂背景1:
上课的过程已经演练过多次了,不仅是老师,连学生的配合都演练过多遍。课设计得太“精巧”了,甚至与下课铃声分秒不差。课前老师要给学生动员,布置任务,一定要怎么怎么样……当然还要挑选好的同学【早就被当选】回答,才显得课堂活跃。公开课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与平时截然不同,因为课是给评课的人看的。
课堂背景2:
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又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家围个圈说说闲话就成,回答问题早有安排人员】、分享资料【汇报成果也是规定好人员和内容的,无关人员负责举手撑场面】、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直接把任务分配到人,问题是老师布置的,当然答案也是】、展示成果【一早经过老师反复认证的放心产品】等等形式。
课堂背景3:
领导来了“演戏”给你看看;领导走了,我就“题海大战”。
课堂上需要孩子们在活动中说出心里真实的想法,敢于“我口说我心,我手做我思”,扎扎实实地去探究和建构知识。在每一次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的都应是“真实”: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真实诚挚的交往,知识探究过程的真实可信,每个个体都能真真切切地用心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用心感悟到知识的建构与生成。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体会甚至可以触摸到的。
演戏绝不能与课堂划上等号,但现实就是一直在为他们划上了等号。
评论